五月吧论坛【 笑傲江山 】[ 一剑光寒 ] → 第四轮评---良世

  共有96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第四轮评---良世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1楼 三褂中级  486帖  2022-3-30 17:28:47 注册|搜索|短信|好友|勋章|藏票|洗衣||我的勋章


1片金叶子
:念兹在兹 点击进入抢亲页面 点击进入小小金库万物生长 今日帖数:今日0 帖 点击参与风云风云0-0 届 号钟 绕梁 九霄环珮 黄钟大吕 焦尾 映月 良宵引 战台风 乌夜啼 独幽 苏聍
  发帖心情 Post By:2022-8-13 11:27:09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评]戏寒在2022-8-12 21:50:27的发言:

           --------逻辑与完美----------

        2015.10.15.




【原色】
   夜黑,李嫂摸进窑洞。霉潮的空气夹杂着稻草味窜进她的鼻孔。
   李嫂静静地躺在草垛上,如一块成熟的土地,等候再次耕种。
   随着轻轻的开门声,一堵黑缓慢飘过来压住她。伴着熟悉的体汗味,爱如潮涌。
   李嫂心如烈火在黑夜里燃烧,饥渴地品尝着甘露,娇喘声声。铁塔般的肉体,让她颤粟。罂粟花,在李嫂心尖上绽放,种子与土地交融。
   “这是最后一回,谢谢你对我的疼。他出去整整五年,第一次要回来!”
   “嗯,五年来,你照顾他病爹瞎娘,咱村人人称颂。”
   一声巨响,门倒了下来,一把手电筒,撕开夜色,让相拥的两人无地自容。
   “李嫂与鳏夫偷情了!”声音划破夜空,飘荡在苍穹。
  李嫂疯了。
   半个月后,他领来一个大肚子女人,待产中。
  (289字)

这是一篇绝句小说。我无法去评判它的结构与铺设是否达到绝句的上乘,我只知道绝句小说的达成条件为三:一是绝句形式,二是小说体裁,三是三百字上限。从我掌握的仅有知识,它无疑是合格的。既然合格,又没有以精品彰示,那自然是无话可说了。很不幸的是,我有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喜欢阅读,特别是喜欢阅读那些人头涌动的文章,以为众多人捧赞必定会为我营养,也必定会给我陶醉。
我们知道,文学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东西。它可以利用一个切点进行夸大或者缩小来达到文艺的目的。也可以把某些冲突激化来达到成功。我们看到,这篇文字的框架布设和情节镶嵌是成功的。作者用一些词语肯定了李嫂的凄苦,比如“五年”的照顾丈夫的病爹瞎娘,比如“五年”的丈夫只“第一次”回来。也用一些词语肯定了李嫂出轨的无奈,当然,这个无奈是我给的,文中的作者没有体现李嫂无奈的地方。“霉潮”的“窑洞”好似只表示李嫂的性爱条件之差。文中最后将冲突更加升华,丈夫带进家门一个快生产的女人。
不知道是我真的没有看懂,还是人们喜欢活在夸缪和赞美肯定之中,也许人们喜欢了在好评如潮中沉醉。是的,这是一篇合格的绝句小说。除开严谨治学的态度。
用无聊的态势将文字解读一下:在一个夜里,孤守五年的李嫂来到一个满是草霉潮湿的窑洞里,静静躺着姘夫的到来,不!说姘夫是对李嫂的侮辱。李嫂静静地等着相好的到来。一个结实的身影推开窑洞的门,给了李嫂欢快,给了李嫂安全的感觉,这个安全是从相好的“铁塔”体形来感应的。李嫂告诉相好的,这将是最后一次,丈夫离家五年后第一次回来了。从此将断了这样的关系,不至于照顾病爹瞎娘的贤惠杂有违背妇德的不安。当两人沉浸在难舍难分情感之时,门被推开,两个光溜的身体暴露在电筒光下。“李嫂与鳏夫偷情了!”这个声音响彻了夜空。毫无疑问,这是李嫂的丈夫设的一个阴招损招,为了掩饰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背叛。这样也为文章的结局埋下伏笔。李嫂疯了,是在道德伦理中疯掉,有人说是在贤惠良善与丢失妇德纠结的愧疚里疯掉。当然,我们可以这样看。继续看下去,我们才知道,李嫂的丈夫把李嫂逼疯并不是目的,当然,李嫂的疯不是她的丈夫一人所逼,一人所害,大家都认为有世俗的毒素。等我们看完结尾,也许会发觉,这个世俗在她丈夫的动作之下有所稀释甚至完全没了世俗的影子。因为,文章最后作者将李嫂丈夫捉jian的目的解密给看客——为了另外一个女子。于是完成了小说的迷离结局,也可以说给了看客们一个满意的结尾。
大家知道,小说之所以与其他文体区别为小说,在于它的冲突体现。而在本文中冲突已完全体现,五年的苦守,却耐不了本身的需求,有人说她不该不有所择,饥不择食,文中也给了条件,那就是李嫂的相好身体结实,疼她。作者也让我们看到了李嫂在需求时的满意,如此的情节也是文章冲突发展的需要,也是文章进行下去的由来,以至于后来将冲突明显与升华。可以说,这篇文章在冲突利用上是成功的。
我们还知道,一篇小说的成功,还在于逻辑的顺畅与合理。那么,我们再来捋一捋这篇文章的逻辑。在文章中我们看到“霉潮”“五年”“最后一次”“第一次”等等的装饰语言来修饰李嫂最终被捉jian后的存在形态“疯了”。这当然是作者为了凸现李嫂凄苦和她丈夫阴毒的程度定语。可是我们在仔细看着李嫂与相好情爱时的心态和姿势之后却让人怀疑,她疯的必然性。也许有人说她疯了是出于愧疚和压迫感。可细细究来,却总感觉“第一次回来”的突兀。也让人怀疑她疯的理由到底成不成立。一个苦等五年不承甘露的人让人痛怜,一个五年来精饲病爹瞎婆的女人让人敬佩,一个在性爱中欢愉的女人让人心慰,她应该得到和那样的获得。只是在等候中没有得到的欢娱幸逢得到而被丈夫设计捉jian,这也有什么值得去疯的呢,再说还有病爹瞎娘的饲弄弥补,可以减轻丢失妇德的负罪,还有在丈夫五年的不顾里为了需求有什么值得疯?如果这个背景发生在闭塞的从不知外界的山区或者发生在三座大山没被推翻的民国,这样的伦理可以想象,可是我分明看到背景却是在当今的留守,看到李嫂的丈夫最后带回一个待产的女子,我突然明白,李嫂的疯是她的丈夫逼打和作者有意而为的结果。丈夫是为了重婚没人上告而将李嫂逼疯,作者是为了增加作品的冲突而将李嫂处理疯了。虽然我知道现在有些地方并不法治,很多世俗残疾脑海。我知道作者是为了体现反差,增加看客对李嫂的怜悯和对她丈夫人性的不齿,可是我依旧觉得一个在霉潮里欢爱的人不会因丈夫的五年第一次回来和被捉jian而疯掉。而且丈夫的第一次回来让人觉得事态的发展近似玄幻,在霉潮里欢娱的愧疚来得塞了顺畅的血管。
再说意义。一篇称佳的文章自有它独特的作品意义,赞美讴歌鞭挞都是文字的意义所在,辩证记录倾吐也是文字的目的。本作给人呈现一幅画面:一个五年在家留守的妇女有了欣慰,却由丈夫不顾她等待无望的得到和精心饲弄病残的双亲,将她设计逼疯,带进一个在外认识并即将生产的女子。用以向人揭示留守妇女的不幸和男人的恶毒。只是妇女的不幸因窑洞的霉潮大打折扣,男人的重婚行为给等候他又疯掉的女人不少嘲弄,让人不仅不停的问:在妇女权利得到保护的今天,作家们何必拿她继续来做无知与揭露的糟蹋?何况这个糟蹋也只是为了自己的作品凸显不成熟和逻辑经不起推敲的漏洞。
我又想到了不久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个女子嫁了人六年没有回娘家,今年八月她的母亲去世,她竟然找不到回娘家的路,在哥嫂的接送里才回到娘家,哥嫂看她手臂满是伤痕,问她才知她在婆家经常受到丈夫婆婆和公公的殴打。惊讶世上还有如此不知法理之人,也为女子悲哀,六年里娘家人竟然不闻不问?那么,这个题材你拿来写篇文章,是否是完全放在婆家无知和霸蛮的角度?它又会让你看到什么?也许一篇文章的内涵代表着作者本身的感知和修为,揭露,我认为需从根本剖开劣根才有意义。
如果,李嫂不是在霉潮的窑洞里欢愉的享受,而是在丈夫的“第一次回来”里被诱jian再被丈夫设计捉了,她的疯是不更有意义?她丈夫的重婚又是不是更加罪不可恕?当然,现在不管走到哪里的文学都是在夸缪和吹捧,而我,也有点神经质地。我神经质地的认为,一篇完美的文章才是可以受到吹捧和夸缪的。而一个逻辑受不起推敲的却来了潮涌的捧吹,我有些没看懂。所以在作者说我不懂时我轻轻的笑了。这笑并非文人相轻,我历来没把自己当个文人。只是感觉:一个有些残缺的文章却大加缪赞,还说揭露之深,怎么没有看到窑洞的草茸减了作者的入木三分?也许,人们习惯了恭维,而不深究脉动肌理,看到一个人捂嘴张翕,根本不想他是牙痛,便以为是对自己的回眸一笑。只要见到魁梧身材,不管他肠胃炎症,也不停的赞他飘逸俊朗。而只有完美,才是不需夸缪赞扬的经久。对于文学,我们也有必要较真的态度,让受到捧吹的文人们达到完美。

我居然看完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这个故事反应了这么面,这么多人性,那么,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李嫂,可以选择离婚呀!

为什么一定要把一个出轨女人和出轨男人硬生生地绑在一起?还告诉你李嫂那么无可奈何?

我觉得吧,如果艺术真得高于生活,李嫂会是那个敢于走出牢笼的人,放过自己,而不是走向一条疯癫路。



回到顶部